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悬于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侵权现象愈发频繁且手段更加隐蔽,从简单的私服、外挂,到复杂的游戏改编“换皮”,再到衍生市场和营销推广的侵权,不仅严重损害了游戏企业的经济利益,更扰乱了整个市场的正常秩序。
作为国内游戏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盛趣游戏拥有《传奇》《龙之谷》《冒险岛》等多个经典IP,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峻挑战,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近日,盛趣游戏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负责人郑慧接受了媒体专访,详细分享了公司在打击侵权、保护音乐版权及应对AI侵权等方面的实践,并解析了当前游戏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司法趋势与行业痛点。
私服问题一直是游戏行业的顽疾,郑慧坦言,盛趣游戏在打击私服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民事、刑事及行政举报等多种手段,盛趣游戏在技术上已经能够应对大部分私服问题,但面对海量小规模私服的快速关停,仍是一大难题。随着私服产业逐渐呈现隐蔽化趋势,部分团伙甚至将服务器或核心人员转移至海外,进一步增加了治理难度。
根据盛趣游戏提供的《网络游戏诉讼蓝皮书(2014—2024)》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网络游戏诉讼在“换皮”与“玩法规则”保护的争议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司法演化图谱。其中,玩法机制、数值设定、功能性设计等是否可纳入权利保护范围,成为长期争议的焦点。不过,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著作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边界正在逐渐清晰。
郑慧指出,手游作为权利游戏的案件数量在近十年来显著增加,而端游则更多地作为被诉对象,其中手游模仿端游引发的法律问题尤为突出。面对侵权现象,盛趣游戏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提高侵权成本、加强技术防护、进行玩家教育等。例如,针对抖音等平台的私服推广账号,盛趣游戏通过反复投诉封禁,使其在一定次数后彻底失效。同时,盛趣游戏还与脸书等国际平台建立了投诉机制,尽管跨国协作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在努力推动。
除了私服问题,游戏音乐版权也是近年来争议不断的领域。郑慧强调,游戏音乐的特殊性在于其与IP的深度绑定,不能简单视为独立作品。在司法实践中,盛趣游戏会主张音乐对游戏整体的贡献度,以争取更高的判赔金额。同时,对于用户生成内容中的音乐使用,盛趣游戏也采取了相应的监测和应对策略。
随着产业边界的不断扩展,侵权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例如,剧本杀、线下游乐园等场景频繁出现侵权现象。AI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郑慧透露,盛趣游戏正在关注三类问题:一是防范AI工具使用中的侵权风险;二是确权AI生成物的商业化潜力;三是应对“低成本AI侵权”的泛滥。例如,有人利用AI批量生成游戏同人图并售卖,这需要平台建立更高效的下架机制。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近十年来,游戏行业判赔金额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赔偿计算也从“酌定”转向“精细化”。郑慧指出,法律虽然滞后于产业发展,但通过案例积累可以推动规则细化,明确各主体责任分配。例如,盛趣游戏在推动的一起针对“三端游戏引擎”的维权案件中,首次以“游戏画面一致性”作为侵权认定标准,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突破性案例。
郑慧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是守护创新。只有侵权成本足够高,原创者的投入才有回报,行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她呼吁行业加强协作,形成生态共治,让侵权者无处遁形。在郑慧看来,经典IP的长期价值正源于对其内容的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