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元买国际竞赛获奖证书?山寨赛事乱象引关注

   时间:2024-10-27 20:09 来源:ITBEAR作者:苏婉清

在高校中,综合测评成绩已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尤其在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及保研资格的评选中占据核心地位。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却催生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水赛”现象的泛滥,引起了广泛关注。

不少学生为提升综测分数,纷纷投身于各类竞赛。在社交平台上,一些机构以低门槛、高获奖率为诱饵,举办含金量低、组织松散的竞赛,吸引学生付费参赛。这些竞赛被业界戏称为“水赛”,参与者只需花费少量报名费,即可轻松获奖,甚至有的机构直接出售相关证书。

![图片1](图片链接1)

某高校大三学生张同便是“水赛”的参与者之一。他通过某App报名参加了一个标榜为“国际竞赛”的英语词汇比赛,仅需60元报名费。考试内容简单,五天后便收到了三等奖证书,顺利实现了综测加分。这一现象在高校中并非个例,许多学生都陷入了“被卷着参加竞赛”的困境。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指出,“水赛”实则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异化,表现为赛事奖项泛滥、组织随意、活动不规范等。她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赛事主办方对赛事组织不够上心,相关规则形同虚设,导致奖项署名虚假情况时有发生。

某高校在读大学生李林曾花费50元报名参加了一场“水赛”,结果发现该竞赛从报名到考试结束都缺乏相应的规则要求。考试题目异常简单,监考中随意打开浏览器也不会提示违规,考试结束后很快就出结果。李林表示,这种感觉就像是花钱买证书,考试结束后,竞赛主办方还希望学员做“推广”来获取志愿者证书。

![图片2](图片链接2)

除了“水赛”现象外,还有一些竞赛搞起了模仿秀,举办的赛事与正规比赛仅一字之差,导致公众误认。这些山寨赛事的主办方可能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葛友山表示,如果这些证书实际上没有相应的价值和权威,却让公众误以为是代表高水平或权威性的对外资历,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了综测加分,著作权、专利权也成了买卖对象。有学生发现,不少想要保研的同学会在网上购买软件著作权或专利权以获取加分。在购物、社交软件中,类似“专利申请助手”的广告层出不穷,机构承诺全权负责办理,学生无需做其他事情。

![图片3](图片链接3)

针对“水赛”现象,教育部已发布相关通知和报告,规范大学生竞赛活动,并将部分赛事列入竞赛清单。受访专家认为,要有效规范学科竞赛,需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竞赛主办方等合力协作,促使学科竞赛回归“育人”的根本。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规制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引导学生有序参与正规竞赛,坚决抵制违规竞赛活动。

葛友山提出,建议监管部门实行“黑白名单”管理制度,定期更新并公布竞赛的“白名单”与“黑名单”。同时,应建立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揭露和举报“水赛”及违规竞赛行为。

![图片4](图片链接4)

对于在竞赛活动中发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所在学校,樊秀娣认为应留下不守诚信记录或在资源分配时区别对待。竞赛主办方也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赛事各个环节的公平公正,同时全程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图片5](图片链接5)

只有比拼真才实学的学科竞赛,才能体现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发挥学科竞赛应有的教育功能。各方应共同努力,遏制“水赛”现象,维护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