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玩家加入竞争。据《金融时报》报道,知名玩具制造商乐高(Lego)正积极进军数字游戏开发领域,此举引发了广泛关注。
乐高首席执行官Niels Christiansen透露,公司已决定从依赖外包转向自主建设数字游戏开发能力,旨在为全球各年龄段的儿童提供无缝衔接的数字化和实体化娱乐体验。这一战略转型,标志着乐高正式迈入游戏开发的新纪元。
事实上,乐高在游戏市场的尝试并非首次。近年来,通过与索尼、Epic Games等行业巨头的IP授权合作,乐高已成功推出了多款热门游戏,如《乐高:地平线大冒险》、《乐高星球大战:天行者传奇》等。然而,在这些合作中,乐高主要扮演的是IP提供者的角色,真正的开发工作则由经验丰富的游戏开发商完成。
尽管这些合作游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乐高意识到,仅凭IP授权费,难以充分发掘游戏市场的潜力。因此,乐高决定亲自下场,建立自己的游戏开发团队,以期在游戏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一决策并非没有风险。乐高等跨行业巨头进入游戏领域时,往往因高层对游戏业务的高度期待,而给开发团队带来巨大压力,可能导致团队过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
游戏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需要持续的创意和执行力,而“不犯错”的心态往往与游戏创新背道而驰。例如,流媒体巨头Netflix进入游戏行业后,推出的多款游戏反响平平,就是过于追求稳健的结果。乐高在游戏开发上同样面临这一挑战,如何在保持创意的同时,满足公司高层的期望,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乐高还需要警惕IP改编游戏的风险。虽然IP改编游戏具有天然的市场吸引力,但一旦游戏质量不佳,不仅会影响游戏本身的销量,还可能损害原IP的品牌价值。华纳兄弟等公司在IP改编游戏上的失败案例,无疑为乐高敲响了警钟。
回顾历史,迪士尼在游戏领域的起伏或许能为乐高提供宝贵的经验。迪士尼曾一度重启游戏部门,并推出了多款成功的游戏,但随后因经济危机和战略失误,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付诸东流。最终,迪士尼选择回归IP授权模式,不再亲自制作游戏。这一经历表明,游戏开发并非易事,即便是拥有强大IP的巨头,也难以保证游戏的成功。
尽管游戏市场充满挑战,但乐高仍决定亲自下场一试。然而,面对当前游戏行业的裁员潮和增长乏力,乐高的这一决策显得尤为大胆。据统计,2024年全球电子游戏行业的裁员人数较上一年度大幅上升,微软、索尼等大厂纷纷缩减开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乐高能否在游戏领域取得成功,尚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