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在2017年愚人节推出的G-Assist,一个旨在帮助玩家自动打游戏的AI助手,当时被视为一个愚人节玩笑,毕竟让机器代劳玩游戏,显然违背了游戏的本质乐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八年后,AI行业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兴起、衰退到再次爆发。
就在2025年愚人节前夕,英伟达将G-Assist从玩笑变成了现实,将其集成在NVIDIA App中,玩家只需按下Alt+G快捷键即可启动。据官方介绍,G-Assist是一款本地化的AI游戏助手,不仅具备传统游戏助手的功能,如GPU超频、能效优化和实时信息诊断,还能根据玩家的电脑配置进行智能优化。例如,如果G-Assist检测到玩家的显示器支持更高的刷新率却未充分利用,它会主动提示进行优化。
不仅如此,G-Assist还能接收玩家的语音和文本输入,并截取游戏画面内容,结合英伟达为其准备的游戏知识库,基于游戏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提供个性化的响应。这意味着,G-Assist能在游戏中识别屏幕信息,为玩家节省查找攻略的时间。
然而,G-Assist的推出引发了玩家社区的广泛争议。多年来,关于攻略是否会破坏游戏体验的讨论在游戏社区中从未停歇,这与游戏作为强调互动性的文化消费产品的特性密切相关。开发者期望玩家能自行解决问题并完成游戏流程,但随着游戏内容越来越复杂,许多玩家不再具备挖掘全部游戏内容的能力,攻略应运而生。
从早期的街机游戏如《贪食蛇》无需攻略,到《魂斗罗》和《三国战纪》等需要攻略指导,攻略的存在一直备受争议。硬核玩家认为攻略破坏了游戏的挑战性和探索性,使游戏过程变得乏味。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游的普及吸引了大量非玩家群体,他们体验游戏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因此“弱保软”的设计理念逐渐流行,玩家对攻略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面对玩家群体的变化,游戏开发商也做出了调整,新手指导变得越来越重要。但预设的新手指导追求通用性,无法满足每个玩家的个性化需求。G-Assist的意义在于,它借助AI的力量为玩家提供专属的攻略,免去了玩家在网络上搜索攻略的繁琐。然而,尽管G-Assist在技术和产品设计上无可挑剔,它的落地却面临巨大挑战。
英伟达指出,G-Assist需要10GB的存储空间来安装本地运行的AI模型,同时要求RTX 50/40/30系列桌面级显卡,且显存不少于12GB。这意味着,只有中高端的RTX显卡才能满足G-Assist的运行需求。然而,玩家的显卡不仅需要运行G-Assist,还需要支持游戏运行,因此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显卡寥寥无几。这使得G-Assist只能在少数旗舰产品上使用,其价值受到质疑。
事实上,小尺寸模型缺乏实用性是当前业界的通病。尽管有模型剪枝、量化、知识蒸馏等技术,但小尺寸模型仍难以摆脱“玩具”的定位。即使是苹果这样的技术巨头,也曾在端侧小尺寸模型上遭遇挫折。因此,尽管G-Assist有其独特的价值,但由于绝大多数玩家的电脑无法同时运行G-Assist和大型游戏,这一功能至少在现阶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