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游戏手柄品牌GameSir:出海破局,年销近10亿,如何征服微软与海外玩家?

   时间:2025-04-14 21:57 来源:ITBEAR作者:任飞扬

在80后与90后的共同记忆中,游戏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连优,这位兼具玩家身份与国内知名游戏手柄品牌GameSir合伙人的角色,对游戏的热情从未减退。“每当大作问世,我总是迫不及待想要入手,但近几年工作繁忙,许多游戏手柄购买后只能在我的Steam账户里‘吃灰’。”他笑言。

作为GameSir海外事业部的负责人,连优肩负着重大使命。一方面,他需为新款手柄的下半年发布做准备,并开拓拉美新市场;另一方面,品牌正计划与多个国际知名游戏IP合作,借助联名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继与微软建立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后再创佳绩。

据行业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游戏手柄市场销售额高达56.36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需求最大,占比约34%,欧洲、中国、日本亦占据重要地位。从品牌分布来看,全球前五大游戏手柄制造商中,中国厂商北通榜上有名,与索尼、微软、罗技和雷蛇共同占据约47%的市场份额。

然而,业内人士洞察到隐藏的趋势:非北美市场,尤其是拉美和东南亚地区,正迅速崛起。中国手柄硬件配件商家正通过出海,抢占五大手柄制造商之外的53%市场份额,其中不乏飞智科技、GameSir等国货品牌。

在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上,GameSir的G系列游戏手柄售价在40至90美元之间,凭借这款小巧的手柄,GameSir的年销售规模已近10亿元,海外市场份额更是占据半壁江山。以400元的均价估算,品牌一年内在海外市场即可售出超百万台手柄。

“不仅主机市场,移动端手游对操作体验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适配手机的游戏手柄正成为新风口。”连优认为,游戏手柄已成为内需与出海市场兼具、潜力巨大的生意。

手机游戏普及带动新需求,游戏手柄市场的增长并非一蹴而就。

2013年,GameSir由80后创业者马尧创立,起初专注于模拟器运营,致力于将早期游戏主机运行程序移植至安卓等手机系统,积累了全球8000多万用户。随着玩家数量增加,国内外用户纷纷在游戏论坛上表达了对提升手游操作体验的渴望。

恰逢2012至2013年间,安卓和苹果iOS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提升,手游市场迎来快速发展。高热度游戏频现,特别是《王者之剑》等ARPG游戏的崛起,唤醒了手机的游戏机功能,提升了移动端游戏的品质和玩法深度,吸引了更多核心玩家。

玩家们的呼声促使GameSir转型硬件生产。2015年,品牌推出了首款适配手机端的游戏手柄——G1系列,这被视为手机游戏配套硬件兴起的元年。当年,随着端游厂商转战手游,手游市场规模迅速超越端游,《王者荣耀》《全民突击》等现象级作品的出现,让GameSir的转型恰逢其时。

凭借多年海外软件运营经验,马尧不仅瞄准了国内手游配件市场,还将目光投向了游戏产业更为成熟的欧美、日韩等地。正是在一次3C数码行业展会上,他结识了连优。

“马尧找我时,提到有个新硬件项目要出海。作为外贸专业出身,且已在深圳从事几年3C配件外贸运营的我,本身也是游戏爱好者,调研后发现游戏外设需求巨大,于是我们一拍即合。”连优敏锐捕捉到了全球游戏产业的变革。

然而,当时的GameSir刚从软件服务转型为硬件供应,硬件销售团队几乎从零开始。连优的首要任务是组建海外团队,仅用三个月便招募了一支20多人的队伍,同时启动多平台布局。2016年初,速卖通、亚马逊、eBay店铺陆续上线,独立站官网也开始搭建。

“当时,没人知道中国品牌的手柄在海外能否畅销。”连优坦言。但让他惊喜的是,针对手机游戏场景的G系列手柄,在海外市场的初期表现非常顺利。2016年,G2手柄全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虽然与头部商家相比不算亮眼,却让团队看到了希望。连优认为,早期的成功得益于精准定位——为手机游戏玩家提供便携化手柄,迅速抢占了头部品牌尚未重仓的空白市场。

随后,GameSir顺水推舟,次年推出支持PC和手机双平台的G3手柄,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同比增长翻倍。2015至2016年间,GameSir不仅完成了搭建阶段,还赶上了手游配件的爆发风口,通过产品矩阵的深耕,保持了年均100%以上的增速。

“特别是G系列从G2到G3的迭代,解决了兼容性问题,PC端用户占比逐渐提高,在家连主机、出门连手机的新颖玩法,成为GameSir在海外拿下大量订单的关键。”连优分析道。

渠道布局也是连优和团队实现增长的关键:亚马逊成为欧美市场的主阵地,速卖通则助力品牌在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巴西市场,速卖通覆盖率高,我们的性价比产品大受欢迎,一度占据平台手柄类目约30%的份额。”

团队规模也迅速扩张,海外事业部从20人增至50人,涵盖运营、市场、客服等全链路。“GameSir正朝着打造一个国际化外设品牌的目标迈进。”连优说。

2018年,品牌推出售价高达90美元以上的旗舰款手柄,试水高端市场,主攻主机玩家市场。“欧美用户愿意为高品质外设付费,尤其是电竞俱乐部和硬核玩家,对品牌的认可度超出预期。”

然而,这份乐观预期很快被现实打破。2019年,GameSir遭遇首次增长瓶颈,销售额增速从约100%骤降至20%。“复盘发现,G系列产品设计理念与用户需求脱节,过于追求技术创新,忽略了耐用性和适配性。”连优说。

团队士气受挫,海外营销团队人力减半,连优的队伍从50人锐减至20多人。“老员工离开,那段时间很难熬。”他回忆道。

但这段“蛰伏期”并非毫无收获。连优与团队更加关注用户调研和真实反馈,发现海外市场手柄消费者仍以主机玩家为主,依托索尼PS、微软XBOX等平台形成生态集群。

如果GameSir能成为这些平台的官方认证硬件合作伙伴,是否更容易打入这个集群?2020年前后,微软在游戏端重推XGP订阅服务,伴随会员增量提高,游戏业务需要更多硬件生态厂商配合。

连优尝试与微软沟通,寻求Xbox生态合作,恰逢游戏产业开展会员拉新的时机。“我给微软负责这块业务的商务总监发了封简短邮件,附上产品说明书,没想到对方很快回复,邀请我们寄送样品。”

在后续三个月的沟通中,连优认为三点打动了微软:GameSir自主研发的霍尔摇杆展现产品开发能力;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高品控标准;加强海外用户运营和市场推广,展现合作潜在价值。

在微软联合推动下,GameSir设计出首款支持多个端口游玩XGP平台游戏的X2 Pro手柄,拿下微软官方推荐外设授权合作伙伴头衔。“这次合作让我们明白,产品必须融入游戏玩家生态圈子。”

品牌继而推出支持主机、PC、手机三端的多款产品,年营收额近10亿元。在微软背书下,GameSir在国际玩家圈层的认知度快速攀升,海外销售份额占总盘50%左右。

“与微软的合作改变了我们的打法,标志着品牌从‘产品出海’转向‘生态出海’。”连优说,GameSir的打法迎来两大调整:在产品宣发上,更加注重社群体验裂变传播,加强与各区域游戏媒体、KOL合作;在TikTok、YouTube等平台发起挑战,打造高热度视频。

“这些工作在国外是必需的,GameSir认知度还不够,所以我们从个性化出发,拉美等区域消费者对游戏外设个性化需求强烈。之前还有父亲愿意高价定制动漫IP刻字款手柄,这种情感连接是品牌认知增长和溢价的关键。”连优透露。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