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娘格斗新纪元,《星之翼》能否引领电玩模玩联动风潮?

   时间:2025-04-18 18:04 来源:ITBEAR作者:唐云泽

在《星之翼》玩家社群中,一个长久以来的呼声终于在周年庆之际得到了回应——那就是对“推出新模型”与“联动模型”的强烈期盼。为了这一特殊时刻,游戏运营方缩短了第一年的最后一个赛季时长,将其完美对接至周年庆当天,并延长了新赛季至70天,旨在伴随一系列重大内容更新,其中就包括玩家梦寐以求的联动角色亮相。

在周年庆版本S7赛季里,《星之翼》携手寿屋frame Arms Girl系列中的御三家——轰雷改、短剑、猎刃,加上赛季原有的三名原创角色,一次性推出了六款全新机体,极大地丰富了游戏的对战体验。粉丝们得以在这款全比例3D动作格斗游戏中,亲自操控心爱的机娘模型,穿梭于战场,喷射火焰,收获胜利与友谊。

《星之翼》携手寿屋登上Steam头条,这样的梦幻联动让玩家兴奋不已。在解决了开发团队规模、更新速度等格斗游戏“硬件”问题后,周年庆展现了《星之翼》的远大理想——成为机娘游戏的标杆,甚至推动整个机娘文化突破当前局限,展翅高飞。

寿屋作为机娘模玩的领航者,自2015年将少女元素与frame Arms拼装机甲融合后,frame Arms Girl(FAG)系列迅速成为其主打品牌,奠定了机娘文化的基础。如今,机娘模型市场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国内外厂商纷纷加入,机娘模型已能与传统机甲模型平分秋色,且受众群体更为广泛、年轻。

从2015款到2018款轰雷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细节上的显著丰富。有趣的是,引领寿屋走上机娘之路的,竟是当时的游戏行业巨头Konami。寿屋通过为《武装神姬》游戏开发配套玩具,洞察到这一领域的潜力。然而,Konami仅关注模玩圈子能否带动游戏销量,游戏失败后,便与新兴文化擦肩而过。某种程度上,《星之翼》也正处于从游戏单品向泛文化IP的跨越之路上。

此次联动的三名角色虽非寿屋当前最热销的机娘产品,但作为机娘模玩的“鼻祖”及唯一动画化的主角团成员,具有非凡的纪念价值。制作组“游戏搅拌机”显然对寿屋充满热爱,此次联动不仅圆了模玩粉丝的梦,更引领圈外玩家走进机娘的世界。

玩家还高度关注游戏与国产模型品牌“大漫匠&核金重构”及“全开工作室-基因干涉”的联动预告。年内,双方将相互开发对方的热门角色和玩具。从日厂鼻祖到国产新锐,《星之翼》多线并进,作为甲方与乙方,经过一年的精心打磨,终于将目光投向玩法之外,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过去一年里,《星之翼》从一款面向国内新手、继承海外成熟玩法的“精神续作”,在日本GVG主播的自发推广下,迅速成为格斗圈的新宠。运营团队迅速把握机遇,推出日文补丁,支持日本地区无障碍登录,并在年底正式上线日服,预约人数超30万,创下格斗游戏新IP的奇迹。

在出海营销方面,《星之翼》不仅采用传统的户外广告、地铁投放、手机推送等手段,更在日本街机厅进行垂直投放。尽管街机厅内并无《星之翼》的游戏机台,但这却完美契合了其垂类用户和游玩场景,成为街机格斗玩家等待时的最佳热身项目。

《星之翼》在海外风生水起的同时,也无意中成为连接时空的桥梁,将古老的街机格斗文化带给年轻一代的国内外玩家。在国内二次元游戏市场停滞不前的背景下,《星之翼》与《少前2》等作品的成功,展示了主动精准选择用户的新生态。

“电玩x模玩”联动一直是机甲迷的心头好。近年来,这种高度协作的联动模式遭遇困境,但《星之翼》的横空出世带来了新的可能,它有望成为机娘宇宙的中心,连接IP与IP、游戏与玩具,甚至是玩具与玩具。其3D格斗玩法完美展示了模型设计,跨IP大乱斗的性质也让模玩爱好者将其视为“赛博手办柜”。

面对格斗游戏普遍面临的新人留存难题,《星之翼》也在不断探索。2v2规则虽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碾压局,但GvG玩法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周年庆版本推出的首个活动剧情,标志着游戏开始注重PVE玩法,试图通过丰富剧情和角色故事吸引并留住玩家。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