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领域近期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这股热潮的源头直指人工智能技术(AI)的迅猛发展。过去被视为边缘化的小游戏,如今因AI的加入而焕发了新生。
科技博主周子杭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这段一分多钟的视频中,他展示了如何利用AI软件Manus快速生成几款小游戏。从简单的北京卷饼游戏到射击游戏,周子杭仅通过输入几句指令,便在几小时内完成了这些作品,甚至直接获得了二级域名,实现了“上线”。然而,这段视频并未赢得太多好评,评论区充斥着“炒作”、“博眼球”等质疑声。
无独有偶,专业开发者Levelsio也利用AI软件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了一款复杂的飞行模拟器游戏,并在9天内获得了17360美元的流量广告收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对此表示赞赏,认为AI游戏前景广阔。春节期间,DeepSeek在全球的爆火更是进一步推动了这股潮流,科技大佬们纷纷展示AI在游戏制作方面的强大能力。
随着AI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知识付费博主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推出“0基础跟练AI做游戏”等课程,吸引了不少热衷游戏的年轻人。这些课程承诺通过短期学习,就能掌握AI制作游戏的技能,让不少人对一夜爆火的小游戏充满憧憬。
然而,这股热潮也给专业游戏开发者带来了复杂的心情。过去,小游戏往往被视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开发者们努力提升游戏质量以吸引流量。AI的出现,虽然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让个人开发者也能轻松制作游戏,但也让游戏市场的门槛变得模糊。
独立游戏制作人黄宇尘曾经历过团队解散、负债累累的困境。AI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个人开发者“不烧钱”也能做游戏的希望。他利用AI生成音乐、画稿和代码,大大节省了成本。然而,随着AI游戏的普及,他也开始担忧自己的专业性是否被削弱。
游戏发行平台Steam曾一度禁止使用AI创作的游戏上架商城,但面对不可逆转的潮流,最终取消了禁令,并要求上架的作品标注是否使用AI。有开发者在论坛自嘲,未来Steam可能会设置AI游戏专区,因为上架量可能非常大。
在这场“混战”中,冲进来的人怀揣梦想,而身处其中的人却感到无所适从。专业游戏制作人太一正在探索AI下的商业模式,他认为AI会让玩家自主创作游戏变得简单,带来玩家之间的交易机会。然而,他也对靠流量变现的“一波流”产品持排斥态度。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在重新创业时选择了AI游戏赛道,并发表了行业“暴论”:99%的开发者可以转行了,未来的游戏是由0.001%的天才所创造的。这一观点让不少小游戏创业者感到不安,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属于那“99%”。
尽管如此,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仍然让小游戏领域充满了可能性。周子杭认为,虽然单纯靠小体量的AI游戏赚钱是个伪命题,但游戏仍然是流量密码之一。他计划开设一个游戏科技类的账号,利用AI制作游戏来吸引广告主。
黄宇尘也在为他的新作《拯救大魔王3》做准备,他希望通过这款游戏证明个人开发者也能在AI时代取得成功。然而,他也意识到AI技术的普及让游戏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他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这场由AI技术引发的游戏变革中,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感受到了挑战。但无论如何,小游戏这个曾经快要告别历史舞台的赛道,如今又充满了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