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防熊孩子游戏充值:专家提醒风险与效益并存

   时间:2025-03-14 10:55 来源:ITBEAR作者:赵云飞

近年来,一系列“熊孩子”擅自为网络游戏进行大额充值的事件频繁曝光,这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还催生出一种以“游戏代退费”为名的诈骗产业链。这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急于追回损失的焦虑心态,承诺提供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退款服务,实则骗取家长的钱财。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3月14日,一场聚焦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与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上,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指出,中国已采取全球最为严格的措施之一,来防范和限制未成年人网游充值行为。各游戏平台均已实行用户实名制,并对未成年账号的充值和游戏时间进行严格限制。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严格规定下,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退款纠纷仍然层出不穷。姚志伟教授认为,这些纠纷背后,家长的责任不容忽视。现实生活中,孩子常需使用家长手机查看学校作业,而家长的游戏账号已实名认证,孩子可轻易登录。此类情况难以完全避免,成为未成年人绕过限制的“漏洞”。

姚志伟进一步分析,从技术层面来看,游戏平台虽可通过深入的用户行为监控,如对比用户操作行为、分析发言内容等,来识别未成年人并采取措施,如要求人脸识别验证。但这种方法不仅技术成本高,且涉及大量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对中小游戏厂商构成巨大压力。同时,如何确保这些敏感信息的安全存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强调,家长希望平台采取更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但平台必须遵守法律,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收集用户信息。人脸识别虽有效,但未成年人的面部信息极为敏感,一旦泄露后果严重。因此,不能要求游戏厂商无限制地使用这一技术。

在姚志伟看来,除了游戏厂商的防范措施,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同样不可或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了解并干预学生间分享破解未成年人模式的方法,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则需提升网络素养,熟悉平台设置和消费规则,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合理应对。家长还应为孩子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以替代游戏带来的短暂快乐。

姚志伟还提到了制度建设方面的进展。他指出,目前家长需要为每个APP单独开启未成年人模式,过程繁琐。但根据去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未来或将实现移动智能终端的统一设置,这将极大增强家长的监管能力。

会上,与会者纷纷表示,解决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