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密室逃脱游戏受伤,谁该担责?法院这样判!

   时间:2025-03-27 09:31 来源:ITBEAR作者:顾雨柔

在年轻人中,密室逃脱与剧本杀等娱乐项目正风靡一时。然而,当玩家在游戏中不慎受伤,经营者的责任界定便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法律问题。最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处理的一起案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事情发生在小李和他的朋友们参加的一场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中。这场游戏没有真人NPC,主要依靠声光效果营造恐怖氛围。在游戏过程中,小李受到惊吓后奔跑,不慎撞上了场地内道具办公桌上的玻璃隔档,导致腹部受伤。经营者随即陪同小李前往医院,经诊断,小李腹部多处受伤,最终被评定为十级伤残。

由于双方未能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小李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认为经营者存在过错,判决其承担70%的责任,并退还游戏费用。然而,经营者对判决结果不服,提起了上诉。

在二审过程中,北京三中院审理认为,密室逃脱游戏的经营者对参与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鉴于本案游戏主题的恐怖性质,经营者应预见到参与者可能因惊吓而奔跑、碰撞游戏设施,从而造成伤害。尤其是事发地点的玻璃隔档并非游戏必要环节,且放置在通道尽头,灯光昏暗,增加了碰撞的风险。因此,经营者存在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

尽管小李在参加游戏前签署了免责协议书,但法院认为该协议并不能免除经营者因过错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同时,法院也指出,小李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了解游戏主题和环境后自愿参加,应对游戏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所预判,并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因此,小李也应对自己的受伤承担部分责任。

最终,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驳回了经营者的上诉。目前,该判决已正式生效。

这起案件不仅为密室逃脱等娱乐活动的责任界定提供了法律参考,也提醒了广大玩家和经营者注意安全。对于玩家来说,在参加恐怖主题的游戏时应量力而行,做好自我保护;对于经营者来说,如果游戏带有恐怖元素,更应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确保游戏设施的安全,预防潜在风险。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经营场所的经营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同时,如果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这些规定为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密室逃脱等娱乐活动虽然带来了刺激和乐趣,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作为玩家,我们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经营者,更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在这起案件中,法院的判决不仅维护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为密室逃脱等娱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