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明离职的风波后,荣耀迎来了新任CEO李健的上任,为公司开启了新的篇章。3月3日,在MWC 2025大会上,李健隆重宣布了“阿尔法战略”,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斥资百亿美元,旨在通过AI生态的重塑,为荣耀带来命运的转折。
在镁光灯的聚焦下,李健以希腊字母“α”作为隐喻,巧妙地将技术追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他解释称,小写字母“α”的连接处形似汉字“人”,这一东西方符号的融合,象征着荣耀在撕裂与重生中的坚韧。然而,此时的荣耀正处于人事变动的敏感时期,赵明的突然离职,不仅让行业震惊,也为这家刚从华为独立出来的科技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赵明的离职信如同一道神秘的门,引领人们进入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公开信中,他称离职是为了身体健康,但在内网留言中,他却暗示了“公司需要系统性变革”的深层原因。随着赵明微博认证的变更,Magic7团队中的骨干成员也相继提出离职,这一系列事件让人们不禁猜测,赵明的离开或许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业绩压力是悬在赵明头顶的一把利剑。荣耀在2024年10月推出的Magic7系列,尽管在上市首日打破了销售记录,但后续市场表现却未达预期,未能成为行业爆款。荣耀的股权结构复杂,多达23家股东,包括深圳国资和天音控股等,多重势力的博弈限制了职业经理人的发挥空间。
更令荣耀雪上加霜的是,华为在自研芯片领域的突破,成功打破了外部封锁,使得荣耀陷入了“高端不够高,性价比不够高”的尴尬境地。在Magic7RSR发布会上,荣耀试图通过直接对标华为Mate70Pro+的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但现实却十分残酷,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荣耀高端机市场份额仅为5%,远低于华为的33%。
IDC数据清晰地显示了荣耀近年来的市场变化。2022年,荣耀凭借19.5%的市场份额登顶国内榜首,但两年后却滑落至第五,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显而易见。荣耀在线下渠道的盲目扩张,导致店铺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品牌形象也受到了损害。
在AI领域,荣耀的故事同样显得苍白无力。尽管赵明曾与谷歌、高通等行业巨头合作,试图在端侧AI人像技术上取得突破,但这项技术却迟迟未能落地应用。相比之下,小米等竞争对手已经在AI大模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将AI技术深度融入产品核心功能,为用户带来了全新体验。
面对重重困境,李健在MWC 2025上的演讲为荣耀带来了新的曙光。他宣布的“阿尔法战略”包括端云协同的AiMAGE影像系统、跨操作系统文件共享技术以及七年安卓更新承诺,旨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开放的AI生态体系。这一战略转变,标志着荣耀从硬件参数的竞争转向生态构建。
李健积极与国际运营商合作,试图将荣耀产品推向欧洲市场,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同时,荣耀向开发者开放124亿参数的云端AI模型,希望吸引更多开发者为荣耀平台开发优质应用,打造一个集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生态闭环。
然而,风险与挑战同样存在。AI手机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市场对AI手机的接受程度与需求规模仍存在不确定性。荣耀承诺的七年系统更新将带来高额的运维成本,包括软件研发、服务器维护等。加之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于目前存在经营压力的荣耀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李健提出的“生态树”愿景,试图让荣耀摆脱过去的束缚,实现华丽转身。然而,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苹果、三星等巨头构筑了坚固的壁垒,荣耀欲借欧洲市场突围,需跨越诸多障碍。百亿美元投入、七年系统运维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巨额开支,如巨石般压在荣耀肩上,资金链稍有闪失,战略便可能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