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头衔买卖乱象:是谁在助长“头衔崇拜”之风?

   时间:2024-12-08 16:07 来源:ITBEAR作者:苏婉清

艺术界近期曝出一桩令人咋舌的现象:花费区区数千元,便能轻松获得诸如“优秀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等光鲜亮丽的荣誉证书。这一乱象不仅玷污了艺术界的纯洁性,更揭示出一条围绕荣誉称号买卖的利益链。

据深入调查,部分社会机构打着评比活动的旗号,实则暗中售卖荣誉头衔。这些机构完全无视艺术作品的真实水平,评判标准唯一看重的是参与者的出价高低。只要出价足够诱人,无需经过任何实质性的评比过程,一张印有精美头衔的证书便能即刻到手。更有甚者,连评比环节都省略,只需提供简单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作品照片,便能轻松戴上艺术界的“桂冠”。

这些买来的荣誉头衔,虽无任何实质价值,却仍不乏追逐者。其中,不乏有人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而另一些人则企图利用这些虚假的头衔进行欺诈活动。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社会中依然存在的“头衔崇拜”心理,以及人才评价过于依赖头衔的扭曲现象。

为了根治这一乱象,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机构贩卖荣誉头衔的非法行为,切断这一利益链的源头。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公众对荣誉头衔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表面的光环所迷惑。人才评价应回归本质,重视真才实学,而非仅仅看重头衔的光鲜。

值得注意的是,贩卖虚假荣誉头衔并非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不折不扣的非法活动。这类行为应被纳入“制假贩假”的范畴进行严厉打击。提供虚假荣誉证书的机构,通过虚假的评比活动,售卖的是毫无价值的假证书,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评价和认定体系,更对社会的诚信体系构成了严重威胁。而购买这些虚假头衔的个人,同样难辞其咎。他们明知是假,却仍愿意花钱购买,不仅涉嫌学术不端和诚信缺失,更可能利用这些虚假头衔进行欺诈活动。

因此,对于这一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治理。对于售卖虚假头衔的机构,应依法认定为“非法经营活动”,并予以取缔。监管部门和平台应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监控和查处力度。而对于购买荣誉头衔的个人,除了加强教育和引导外,更应通过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削弱其购买虚假头衔的意愿。这种购买荣誉头衔的行为,与购买假文凭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源于社会对学历和头衔的盲目崇拜。当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权威的学历和荣誉头衔时,一些人便转而追逐山寨版的学历和头衔,而一些机构则趁机将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

更令人咋舌的是,近日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众多声称在联合国总部“开会”的网红博主。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所谓的“开会”经历,实际上是通过有偿方式获得的。众多网红纷纷晒出在联合国的“开会”照片,企图以此打造自己的“精英人设”来吸引关注。连有偿进入联合国参观都能被利用来打造人设,可见一些人为了炫耀自己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花钱购买一个“高大上”的荣誉头衔来打造自己的“大师人设”,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