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里的闪光足迹:缅怀英烈,传承不朽精神

   时间:2025-04-05 06:26 来源:ITBEAR作者:苏婉清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英雄始终是最耀眼的星辰。崇尚英雄的风尚,激励着人们成为英雄,进而英雄辈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类纪念活动,缅怀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坚定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民众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辽宁省本溪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成为了缅怀历史的重要场所。4月4日,馆内人头攒动,众多参观者前来回顾那段烽火岁月。展柜中,一个锈迹斑斑的子弹盒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个子弹盒的捐赠者,是曾任陈列馆馆长的张鹏一。退休后,他依然投身于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事业中,积极参与“重走抗联路”活动,并亲自踏查东北抗联的遗址遗迹。

张鹏一介绍道,这个子弹盒是在杨靖宇创建的辽东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发现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抗联将士们对弹药极为珍视,甚至战斗结束后还要回收弹壳,重新利用。张鹏一不仅捐赠了这个子弹盒,还捐赠了百余份史料和十多件战斗生活物品。他常常带着一根手杖、一把皮尺和一个背包,深入深山密林,踏查遗址遗迹。他的坚持,是为了抢救更多的史料,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历史。

在山东省龙口市丰仪店村,红色教育展厅同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清明节当天,老记者张大琪在这里举办了一场摄影展,展示了他拍摄的感人照片。这些照片背后,是村民们自发为八路军烈士扫墓的故事。1942年,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13团“钢八连”在丰仪店村与日军激战,53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村民们含泪将烈士埋葬,从此每年自发为烈士添土扫墓,从未间断。

张大琪被村民们的故事深深打动,决定用镜头讲述这些红色故事。他翻阅县志、走访村民,拍摄了上万张照片。其中一张特殊的合影尤为引人注目:画面中,村民们并肩而坐,身后是一幅烈士集体画像,青山在远处绵延。这幅画像是美术家为53名无名英雄创作的集体画像,取名《青春祭》。村民们与画像合影,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讲解员章霞正为学生们讲解电报上的“皓电”“佳电”等术语。她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章霞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与新四军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知识。她担任讲解员13年来,共进行了6000余场讲解,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

章霞的讲解不仅详细,而且充满情感。她常常看到有人听完讲解后眼含热泪,也有人因为她的讲解而主动查阅更多新四军的历史故事。她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在于让更多人了解新四军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随着各地缅怀英烈活动的深入开展,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