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复更爆火,中国文化“软传播”何以打动世界?

   时间:2024-11-20 07:03 来源:ITBEAR作者:沈瑾瑜

在停更超过三年的漫长等待后,网络红人李子柒以一种王者归来的姿态重返公众视野,不仅在国内掀起热议,更是在海外粉丝群体中引发巨大反响。其复出的首支关于“漆器”制作的视频,在短短十分钟内便收获了超过五千条海外评论,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在停更期间,李子柒在海外平台的粉丝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持续增长,YouTube上的订阅量已突破两千万大关。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李子柒的成功案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在当今的国际舆论场上,中国既收获了众多正面评价,也面临着不少抹黑与攻击。正如有观点指出,新中国已经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现在亟需解决的是“挨骂”的问题,构建更加有效的国际传播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近年来,那些意外走红的中国故事,往往并非刻意为之,如李子柒的田园生活,云南野生亚洲象的迁徙直播,以及游戏《黑神话:悟空》等,都以一种自然、亲切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中国的魅力。

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够跨越文化界限,引起广泛共鸣,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以个人为主体的国际传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那些柔软、亲切、易于感知的内容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另一方面,这些故事超越了文化的隔阂,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无论是李子柒视频中那种前现代、去工业化的生活叙事,还是云南亚洲象迁徙所展现的自然之美,都深深触动了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心弦。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播主体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往往并没有刻意灌输大道理,而是以一种记录自己“小确幸”的方式,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趣融入其中。例如,李子柒在制作灯罩、酿制酱油、缝制汉服的过程中,通过一举一动、一针一线,将中国的传统技艺和审美理念自然而然地呈现给观众,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比空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更具感染力。

在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除了作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塑造外,作为传播客体的他者形象塑造同样重要。传播学理论指出,受众更倾向于接受与自身身份相近的传播者的观点。因此,那些由外国面孔讲述的中国故事,如“歪果仁研究会”“China Travel”等,在海外受众中往往更容易引起共鸣。这些外国朋友通过自己的视角解释和传播中国文化,让海外受众在听“自己人”讲中国故事时,几乎没有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障碍,从而更加真实、生动地感知中国。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