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播放模式新趋势:竖屏时代下的艺术与技术抉择

   时间:2025-03-19 14:35 来源:ITBEAR作者:赵云飞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播放模式的选择成为了影视内容创作与消费领域的新焦点。近年来,竖屏播放模式迅速崛起,不仅在短视频、微短剧和网络直播中大放异彩,甚至电视节目和电影也开始尝试这一新形式。然而,横屏播放模式依然被视为“专业”的象征,两者之间的选择引发了广泛讨论。

回顾历史,视觉文本的画幅比选择经历了从自由到规范的过程。最初,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都没有固定的画幅比值,完全依据创作需求而定。然而,随着电影和电视的发展,画幅比的选择开始受到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制约。一方面,19世纪的绘画与戏剧舞台展示形式对影视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胶片、磁带的画幅比必须与播放设备相匹配。因此,好莱坞在1932年确立了1.37:1的“学院比例”,横屏播放成为了行业标准。

然而,在手机端呈现的网络视听节目新样态中,画幅比的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手机横屏播放模式坚持艺术至上的原则,认为横屏更能展现作品的艺术性,有助于消解“非专业”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手机竖屏播放模式则更注重技术标准,竖屏能确保更大的屏幕呈现比,吸引更多注意力资源,符合用户的碎片化观看习惯。

在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看来,将电影与横屏关联会形成束缚,手机播放模式同样不应限制艺术想象。实际上,竖屏播放模式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有望成为影响深远的艺术趋势。这一趋势要求研究者关注传统视觉美学的变化,探索全新移动美学的形成,以建立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竖屏美学范式。

竖屏的聚焦之美是传统视觉美学之变的重要体现。从构图上看,竖屏擅长表现狭长物体与纵向空间,能够形成强烈的中心聚焦效果。无论是表现人物时的心理距离拉近,还是展现纵向空间的引人入胜,竖屏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竖屏的聚焦功能还能在惊悚、灾难和纪实类作品中传达出特定的情感与氛围。

在角度和运动方面,竖屏也呈现出与横屏不同的特点。在竖屏中,仰拍与俯拍的关联性因画幅的收窄而被增强,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与人类摆脱重力束缚的潜意识联系在一起。这种运动与“强壮”“成功”等概念相关联,为作品赋予了新的内涵。相比之下,竖屏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需要创作者巧妙转化或跟随拍摄。

全新移动美学的形成则强调了竖屏的速度感与亲密感。竖屏作品以放映时长的缩短和叙事节奏的加快迎合了用户的碎片化观看需求。同时,竖屏让用户与屏幕间的距离缩短至人际交往的亲密距离以内,人机间的交流显得极为亲密。从题材和内容上看,竖屏之作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提供快速辨识的类型化“爽感”,让用户产生强烈的共鸣和依赖。

在手机播放模式的选择上,竖屏与横屏各有千秋。竖屏更符合用户的观看习惯和需求,而横屏则承载着更多的艺术追求。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手机播放模式的选择也将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未来,如何平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开发出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竖屏美学将成为影视内容创作与消费领域的重要课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