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举行的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GDC)上,AI与游戏的融合趋势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相关议题占据了超过50场演讲,无疑是本次论坛最为耀眼的明星。
借此东风,中国游戏行业的领军者腾讯与网易纷纷亮相,通过旗下的多款核心游戏产品,展示了AI智能体探索与应用的最新成果。两大巨头不仅展现了技术实力,更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AI+游戏的两大核心逻辑——AI智能体与AI工具生产提效,在本次GDC上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们更倾向于展示AI智能体的应用,这一趋势背后蕴含着深意。
AI智能体的兴起,与长青游戏的紧密关联不容忽视。根据GDC发布的《2025年游戏行业现状报告》,超过半数的开发者所在公司已采用生成式AI工具,标志着AI正逐步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应用。与此相呼应,伽马数据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八成头部游戏企业已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AI技术和工具已成为行业标配。
腾讯游戏魔方工作室在GDC上分享了《F.A.C.U.L:首个懂人类语言的FPS AI队友》项目,该项目融合了多项生成式AI技术,让玩家能够与AI队友实现沉浸式协同作战。这一创新不仅突破了传统FPS游戏中AI指令的局限性,还大幅提升了游戏体验。
腾讯GiiNEX团队还展示了基于《王者荣耀》打造的AI Coaching人工智能辅导方案,利用LLM大语言模型和TTS技术,为玩家提供个性化的语音教学服务,仿佛拥有了专属的“游戏教练”。
腾讯AI Lab与《王者荣耀》团队联合开发的王者绝悟AI,以及后续的“开悟”训练平台,更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与资源支持。如今,结合LLM技术,AI不仅是对手,更是教练,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网易伏羲人工智能实验室也在GDC上分享了AI队友技术在《永劫无间手游》中的实现路径。通过集成多项智能体能力,AI队友能够感知战场、理解玩家意图、制定战斗策略并采取行动,实现了与玩家的深度协作。未来,网易伏羲还将继续探索AI教练功能,以及进一步提升LLM能力和语音交互体验。
观察这些案例不难发现,尽管游戏类型各异,但围绕AI智能体的探索方向却高度一致——通过学习模仿来提升游戏交互体验。而这些案例所涉及的游戏,无一不是腾讯和网易的核心长青产品。
长青游戏与AI智能体的结合,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强者更强”的良性循环。长青游戏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交互数据为AI智能体的训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AI智能体的升级又进一步提升了游戏体验,吸引了更多用户。这种规模优势带来的稳定性提升,成为企业选择AI智能体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AI智能体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AI+游戏的其他技术应用就此停滞。实际上,在现有游戏产品模块耦合复杂性的限制下,AI生产提效的应用面临着诸多挑战。想要更深度地发挥AI提效的价值,往往需要团队和产品结构的大规模调整。这也是AI智能体在当前环境下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其相对独立的加入方式能够规避内部系统的冲突风险。
与此同时,一些独立游戏开发者和小团队也在利用AI技术创造奇迹。有开发者通过AI仅用三小时就制作出一款游戏,上线后迅速获得丰厚回报。这些案例表明,在头部企业建立竞争壁垒的同时,挑战者和中小团队依然有机会利用AI技术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