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退费陷阱:成年人假借未成年名义,互联网协会提醒防范

   时间:2025-03-15 10:47 来源:ITBEAR作者:朱天宇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让不少成年人消费者在游戏中充值后陷入了退费困境。据报道,一些机构声称只需缴纳几百到几千元的“服务费”,就能百分之百帮助成年人消费者退回游戏充值金额,甚至有的机构还打着专业法律团队的旗号,承诺不成功不收费。

然而,这些机构所谓的“退费服务”实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成年人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其自愿进行的游戏充值行为,一般不会因为后悔或过度消费而被支持退款。这些机构通常采取的手段是以未成年人消费的名义进行退费申请,以此来利用游戏厂商为保障未成年人权益而设立的官方退费渠道。

这种做法不仅是对游戏厂商的欺骗,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滥用。事实上,游戏厂商开通官方退费渠道,是为了完善对未成年人消费管理的规范,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然而,这些机构却将其变成了一门生意,从中牟取暴利。

在一些案例中,有成年人消费者为了追回充值金额,不惜假借未成年身份进行退费申请。例如,有消费者在游戏账号充值19万余元后,以6岁儿子的名义起诉网络公司,要求退款;还有母亲充值3万元玩游戏后,却将责任推卸给未成年女儿,要求游戏公司退费。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更是一种以获取不当利益为目的的欺诈行为。如果涉及金额较大且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问题,已经有了严格的判退比例参考。去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用户以未成年人监护人身份发起投诉或申请退费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按规定核验其身份,并根据过错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体来说,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将承担100%责任进行全额退款。而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若多次申请退费,或利用他人身份信息、人脸识别故意绕过防沉迷限制,则将承担100%责任,得不到任何退款。这一规定有效地遏制了成年人假借未成年身份申请退费的行为。

游戏退费骗局的频发,不仅反映了部分人的投机心态,更折射出人们对精神产品知识产权的漠视。游戏作为一种精神消费产品,与视频APP的付费剧集、热播的付费综艺节目等一样,都需要得到消费者的尊重和认可。要避免被代退费机构套路,消费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认知,践行契约精神,切忌占便宜心态。

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应营造支持知识产权的氛围,认同为优质内容花钱、为正版作品买单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游戏退费骗局的发生,让游戏产业在健康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