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公共健康领域,一个前所未有的趋势正在兴起:视频游戏正逐步成为推动行为变革的重要工具。随着全球医疗挑战日益严峻,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创新者们开始探索利用视频游戏这一看似不相关的媒介,以应对各种健康问题。
据Statista数据显示,全球游戏市场预计到2025年底将超过522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产业之一。在这一背景下,众多以目标为导向的游戏应运而生,旨在提升情感健康、治疗注意力障碍,并传授挽救生命的健康行为。其中,一项由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进行的里程碑式研究发现,心理健康视频游戏能将心理治疗的效果提升69%,这一突破正在彻底改变人们对游戏功能的认知。
在众多游戏化健康工具中,FULL ADHD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这款由Psyon Games与武田制药合作开发的意识游戏,以其独特的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芬兰,该游戏的用户平均每次参与时间长达17分钟,几乎是典型健康网站访问时间的8倍。该游戏的安装成本比行业基准低82%,且有88%的玩家表示,他们对ADHD的看法因此发生了转变。
不仅如此,游戏化健康工具还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世卫组织(WHO)支持的疫苗教育游戏,以及由盖茨基金会资助的、面向非洲地区的HPV意识游戏,都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这些基于证据的数字健康工具,正在以全新的方式重塑公共健康传播。
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疗大学的Stephen V. Faraone博士指出,数字化ADHD意识工具在公共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强调,在一个对心理疾病缺乏理解的世界里,ADHD意识游戏可以提高同理心和宽容度,尤其是在那些诊断和理解资源匮乏的地区。这些游戏的沉浸式叙事不仅提高了认知,还激发了情感共鸣,从而促进了行为改变。
丹麦教育学院的Andreas Lieberoth博士则强调了心理健康视频游戏与用户动机契合的重要性。他认为,最好的健康游戏不仅为了娱乐,而是能为行为改变提供阶梯式支持。当游戏激活并改善用户本已渴望帮助或需要一点推动的情境时,效果最为明显。他还指出,优秀的设计重于噱头,长期参与必须与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境相契合。
Girl Effect的全球总监Rachel Mutuku见证了目标导向游戏在印度、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如何转变健康参与度。她表示,与其告诫女孩们该怎样做,不如让她们自主选择、面对结果并通过实践学习。在印度,他们的Go Nisha Go移动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建立同理心,让玩家体验一名19岁少女在生殖健康方面的生活。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的Siff Malue Nielsen用数据支持了游戏化健康工具的有效性。在一项对上千名学生的研究中,玩过世卫组织Immune Patrol游戏的学生在学习免疫知识上表现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同龄人。这款游戏通过基于叙事的沙盒挑战传授免疫概念,并提升了对疫苗的信心。
安特卫普大学的Karolien Poels教授强调了透明与共设计在建立信任方面的重要性。她认为,让学生了解游戏的核心内容,同时让家长和教师参与其中,并确保游戏品质达到商业游戏水平,是成功的关键。她的研究还证明,通过虚拟形象和沉浸式故事情节实现的情感联结,可以深化学习效果。
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专家们也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Lieberoth警告说,除非有深入的设计思考支持,否则仅仅依靠徽章或排行榜等浅层游戏化元素效果有限。他主张将游戏嵌入到受信赖的平台中,使之成为持续的认知支持工具。Psyon Games的Olli Rundgren也持相同观点,他看到了将目标导向的游戏与AI驱动的健康聊天机器人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面向青少年的健康游戏已不再是小众实验。它们不仅具备成本效益和情感吸引力,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重塑医疗沟通的有效工具。当这些工具植根于同理心、研究和文化意识之中时,它们将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正如Rundgren所言:“当你创造出人们喜爱使用的东西时,它不仅仅提高认知,而是推动了实际的行为健康参与。”